頸飾

  • 族群:Paiwan
  • 類別:裝飾品
  • 尺寸:長33×寬18×高1.2 cm
  • 館藏編號:M109600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排灣族頸飾」(館藏編號M109600),文物來源於屏東縣三地門鄉,由陳阿修所贈。為排灣族女子裝飾品。
本頸飾利用玻璃色珠以線材串製而成。主墜飾由綠、黃、咖啡色珠搭配四顆彩色琉璃珠,並於上下各夾串一顆黑、白、咖啡色相間的珠子,下緣則由五條綠、棕色珠串組成流蘇,其中一條繞綁成圈,往上延伸之頸鍊則以藍色色珠為主,分段夾串橘、黃、藍色珠,二端為防止色珠位移,將麻繩打結固定後,另各點綴三顆橘、藍色珠,不規則分佈於麻繩上,最後末端再打結收尾。二條麻繩未綁在一起時,分別長37公分、39公分,墜飾長10公分。

詮釋說明:
原住民喜用琉璃珠串製各式裝身具或縫綴於服裝上,並於重要儀式場合穿戴,用以增添個人的魅力。根據考古研究,臺灣的琉璃色珠來源多為對外貿易取得,並非自己生產。依目前的研究結果,多傾向珠子來自於印度,但許多考古遺址調查顯示,不排除東南亞亦是後期可能來源。 貿易而來的珠子透過各族的內化,而發展出不同的使用方式,除了裝飾身體表達美感外,琉璃珠亦可做為財富地位的象徵,可用於聘禮、貨幣交易的媒介、甚至帶有超自然的神聖力量,可進行占卜儀式。
此類珠飾常見排灣族、魯凱族使用於服飾上,有時會與貝類、獸牙骨等材料一同串製。此類飾品亦可做為適婚的青年用來當作饋贈女方的聘禮,佩戴時,將珠串從頭頂穿套至頸部,使其呈現拋物線形自然垂於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