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槍

  • 族群:Unknown
  • 類別:武器防禦
  • 尺寸:長123.2×寬14×高7cm
  • 館藏編號:M094800

分享:

關鍵字:武器、狩獵、火藥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獵槍」(館藏編號M0948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族別、來源地與社名。
本件獵槍以鐵製長管做為槍管,無準星,在槍管前端約六分之一長度下方有一護木與槍管相連,並以兩個鐵圈於槍管前、後固定,槍管尾端則有點火擊發裝置,下方有護弓及板機。槍托右側印有台東警局登記及43東警等字樣。此槍非現代軍事後膛步槍或改裝步槍,而是臺灣原住民族的自製前膛獵槍。


詮釋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早期使用的槍枝多係清代透過漢人交易所取得,最初目的係為了狩獵,所獵得的獸皮、獸肉又可與漢人交易生活物品,此種以物易物方式為早期原住民取得槍枝之管道,而後漢人利用槍枝所能交易的品項增加,甚至能伐木及墾荒等。此外,根據文獻的記載,乾隆末年(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即有平埔巴宰族岸裡社偕同官兵以火槍打仗殺敵之紀錄。直到日治時期因理蕃政策推行而收回私有槍枝,限制原住民使用。
火槍的傳入,雖然改變原住民的狩獵方式,但槍枝在原住民社會亦發展出特殊的「槍枝文化」,並演變成為儀式性用具。如槍枝成為陪葬品;如泰雅、賽夏族人若出草成功則對空鳴槍;又如近代在部落祭典儀式開始前,以鳴槍表示儀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