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群:Bunun
  • 類別:飲食
  • 尺寸:長111×寬8.5×厚6
  • 館藏編號:M043400

分享:

關鍵字:布農族、紅葉村、飲食文化、食物加工、木杵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布農族杵」(館藏編號M043400),來源地為臺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為布農族人飲食加工用的短杵,通常需搭配臼一同使用,族語稱為husau
本件是以一整根木頭製成,長113cm。全件可分為杵頭和握柄處兩部份,杵頭位於木杵之兩端,被刨削成末端呈圓弧狀的圓柱形,越往握柄粗度略為增加,近握柄處則有一明顯弧轉,向握柄收束;握柄位於木杵中間,被削成較兩端細的圓柱棍狀,且表面刨刳得很平滑,以利把握。全件呈木原色,器表沒有任何雕紋或彩繪裝飾。


詮釋說明:
布農族的杵多以整根堅硬的樟木或檜木製成,杵身通常不特別作雕飾,可依照長度分為長杵和短杵,短杵主要是用來舂搗小米去除穀殼用,也可用於搗碎其他易碎而用量較少的食物,或是搗碎植物的根莖以製成染苧麻線的染料;長杵除了是舂搗小米的工具,亦有演奏杵音的功能。
在傳統布農族家庭中,舂搗小米的工作主要是由婦女負責,婦女每天會將家中貯藏的小米舂搗好以供當天食用,但若是有宴客需求,家中男性也會一同搗小米。使用短杵時,會搭配臼一起使用,平日多半由一人獨自作業,可依照個人需求由單手或雙手持握進行舂搗,或是由二至三人各執一杵,一上一下有節奏的輪流舂搗;使用長杵時,則會將小米鋪在庭園前的石板上,由多人雙手持長短不一的長杵進行舂搗,舂搗會依循特定的節奏,並搭配杵歌的演唱。不過根據學者調查 ,早期布農族各社群之中,僅有卓社群和部分巒社群有使用長杵的習俗。
本件為短杵的形制,是布農族人平日飲食加工用的短杵,男女和小孩皆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