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群:Paiwan
  • 類別:飲食
  • 尺寸:長121×寬6×高6
  • 館藏編號:M043100

分享:

關鍵字:排灣族、飲食文化、食物加工、木杵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排灣族杵」(館藏編號M043100),來源地為臺東縣大武村,為排灣族人日常生活中用來舂米搗穀殼,或是搗製糯米餅用的器具,需搭配臼一同使用,族語稱為asuro
本件杵為一整根木頭製成,長122cm。全件可分為杵頭和握柄處兩部份,呈細腰曲線形,杵頭位於木杵之兩端,被刨削成末端平整的圓柱形,呈流線型向握柄收束;握柄位於木杵中間,略較兩端杵頭細。器表被刨刳得很平滑,以利把握。全件呈原木色,器表沒有任何雕紋或彩繪裝飾,握柄有破損,杵頭一端有明顯磨損,表面木材斑駁脫落,可能是敲擊留下的痕跡。


詮釋說明:
木杵為排灣族最常用的生產工具之一,與臼配合著使用,也普遍見於臺灣各原住民族群。早期排灣族各家戶皆擁有杵臼,每日都需用來搗小米或榖穗以做為食材烹調,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家庭用具。此外,祭典儀式中常見的傳統食物cinavu和糯米糕等,其製作過程也同樣需要使用到杵和臼。
排灣族的杵是截取近樹根堅硬而細長的樹幹製成,為雙面杵頭的形制,製作時將兩端削成較粗的圓柱型杵頭,中段則刨削出較細的圓柱棍狀作為握柄。排灣族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木杵多為素面且無雕刻紋樣,但根據學者研究,頭目或貴族階級所使用的杵和臼,即使是日用器具,有些仍會在器身上雕刻菱形紋或人像紋等專屬於貴族階級使用的紋樣(參考臺博館藏AT004528),以彰顯其身份地位。
從形制判斷,本件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木杵。以木杵舂搗小米或榖穗的工作,主要由婦女負責。將小米或穀物置於臼身凹槽後,由婦女一至三人,雙手持木杵,輪流進行舂搗,待穀類脫殼或將食材搗碎後,即可炊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