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簧琴(三簧)

  • 族群:Atayal
  • 類別:吹奏樂器
  • 尺寸:長8.1×寬3.2cm
  • 館藏編號:M131300

分享:

關鍵字:樂器、口弦、三簧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泰雅族口簧琴」(館藏編號M131300),購自原製作者江明清先生,為泰雅族的傳統樂器,族語稱為lubuw。
本件泰雅族口簧琴以長約8.1公分、寬約3.2公分之竹片製成,為竹臺與銅簧組成的三簧口琴。竹片鑿切出三處長度及大小相似的細長三角形空間,再將修剪成同樣形狀的銅簧片擺放於竹臺預先切割好的凹槽上。以棉繩捲繞簧片根部進行定位時,通常會另外塞入一小條竹塊以加強固定簧片。
靠近簧片尖端的琴臺上刻有以「V」與「x」形線條組成的紋飾,圖紋中央鑽有一孔,並穿上單圈打結的細綿線做為綁繩。琴臺另一端孔洞則穿有一條較長且尾端綁繫綠色毛線球裝飾的細棉線,係為吹奏口琴時使用的扯繩。

詮釋說明:
口簧琴是泰雅族常見的傳統樂器,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吹奏使用。泰雅族人將口簧琴當作一種傳遞訊息與對話交流的工具,除了用來單獨吹奏或合奏做為娛樂消遣之外,泰雅族男子會藉由吹奏口簧琴向心儀的對象表訴情意。在慶典場合時,泰雅族男女面對面一邊吹奏口簧琴,一邊跳著舞以互相試探心意,或是贈送對方口簧琴做為定情物。
泰雅族口琴通常以桂竹(ruma')的竹片製成,早期多為一體成形的單竹簧形制,後來出現以鐵片或銅片組裝製成的金屬簧口琴,音色更為清脆響亮,並且有雙簧、三簧至四簧以上不同音階組合的多簧口琴。吹奏口簧琴時,以一側綁繩纏繞手指並捏住琴臺側邊,再以另一手拉動扯繩,使連接琴臺的簧片根部產生振動後在口腔發出共鳴聲音。通常多簧口琴的琴臺較寬,故吹奏時會以持拿口琴一端的手指上下轉動琴臺,使嘴巴接近不同簧片以產生音階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