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後敞褲

  • 族群:Kavalan
  • 類別:服裝
  • 尺寸:長83×寬57 cm
  • 館藏編號:M137300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噶瑪蘭族男子後敞褲」(館藏編號M137300),於2006年收藏自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新社部落香蕉絲工坊製作之噶瑪蘭族服飾,為噶瑪蘭族男子所穿著之後場褲,族語稱為kun。
本件後敞褲係由兩片香蕉纖維編織而成的長方形褲片縫製而成。兩褲片於上方交疊處縫合若干公分,再於上緣處與一條腰帶接縫。此腰帶同樣為香蕉纖維織成,為一條細長布條形制,長逾兩褲片之寬度,因此多於長度另作為綁帶,但在腰帶頭、尾兩端貼縫魔鬼氈。此外,兩褲片於膝下及腳踝兩處後方各縫有一條香蕉絲布條。

詮釋說明:
後敞褲依其穿戴方式又稱為綁腿褲,除泰雅、太魯閣、賽德克、賽夏及雅美族(達悟族)以外,幾乎各族男子皆有穿著。形制上大多相同,但不同族群,褲面上的色彩圖案及技法卻有些許差異,有時可從此辨別族群。臺灣原住民族的織布早期以苧麻為線材,本件雖素面無紋但以香蕉纖維製作,為噶瑪蘭族之特色。根據馬偕博士的記載,臺灣原住民僅噶瑪蘭族和雅美/達悟族有織造香蕉布的技術,係抽取葉莖中的纖維絲作成織線,處理纖維的過程與處理苧麻的步驟相似,為剝皮、刮肉、陰乾抽絲、接線、繞線等。香蕉布具有細緻且略帶透明的質感、輕薄,適合夏日穿著。
可能現代製作與時俱進之緣故,本件後敞褲的樣式非常現代,近代多族之族服也有相同製作方式,如以魔鬼氈、暗釦代替傳統綁帶等。本件穿著方式係將褲頭腰帶纏繞腰部並以魔鬼氈黏合,將兩腿穿入兩褲片與兩條香蕉絲帶中間之空繫,此一製作方式可省去傳統上綁縛綁帶之穿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