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鍵字:
服飾、織布、苧麻。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布片」(館藏編號M1211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與社名。
此為一片織布殘片,係經剪裁為橫長形制。此片織布以紅色為底,布面中央為橫向織紋,並以黑色線織有數道細小圓圈形紋,共計三組。布面左、右兩側為直式織紋,但織紋圖案皆不對稱,左側為幾何形紋,右側為兩兩相對之山形紋。本件與館藏編號M121200相似,可能為同一組件。
詮釋說明:
本件因四邊皆有剪裁痕跡,因此推測係由一件完整服飾中剪裁而來,其用途尚不得而知。泰雅、太魯閣及賽德克等族的男子無袖長衣、短衣皆有織紋直式與橫式交錯的形制,多為前方為直式、後方橫式;袖子則於上臂、手腕等處有直式與橫式交錯者。但本件橫長90公分並以大紅色為底且橫向織紋布面左、右再帶有直式之紋的服飾樣式,可見於賽德克族的女子腰裙。但因未有其他詳細資料,尚無法斷定是否真為該族所屬。
臺灣原住民的服飾傳統上皆是由為移動式水平背帶織布機所織出,這種織布機在織作時,須依靠織布者的腰力並用雙腳頂住織布機之經卷,極耗體力。至於織布的色彩,大多是透過如薯榔等植物染料將線材染色再夾織於布面上。雖然各族製作服飾有不同的技法,如刺繡、貼飾、綴珠等,但惟有織布是所有族群共有之技術,也是各族女性必備的一項技能。在與外來文化接觸後,開始逐漸採用棉布、印花布或其他尼龍、化學纖維等作為服飾材料,但近年來族人已逐漸恢復傳統苧麻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