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鍵字:
排灣族、服飾、織布、喪服、喪葬。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排灣族喪服」(館藏編號M120600),為排灣族之織布,族語稱為tjemenun、kaljuljuz。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與社名。
本件藏品為排灣族喪服,係由兩片織紋相同、大小相近之長方形麻織布於長邊相縫合而成,且一長邊留有剪裁痕跡。全件以藏青色麻布為底,布面上織有紅、藍、黑、黃、白等色毛線,織紋圖案元素有直條形紋、橫條形紋、小三角形紋、小菱形紋、交叉雙首蛇形紋及髮狀紋。織紋圖案的安排,左、右兩側為內含交叉雙首蛇形紋的直條形紋,內側邊緣為髮狀紋,小三角形紋和小菱形紋則為裝飾圖案。布面中央織有五道同樣帶有髮狀紋的縱向交叉雙首蛇形紋以及十道橫線形紋,使整件織布呈現長方格狀的樣式。
詮釋說明:
本件為排灣族的披肩式喪服或方形喪帽,穿戴方式通常由綁帶位置及尺寸大小做為區別,本件已佚失綁帶,但因尺寸稍大,較為可能為披肩式喪服。排灣族的喪服具有明顯的族群特色,在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中具有獨特風格,其形制與排灣族受到漢式服飾影響的日常服裝不同,有其歷史價值,現已有部分族人積極進行復振工作。此類服飾通常織紋漂亮而精緻,足能展現精湛之手藝及穿戴者的身分地位。但據族人的說法,具有此種類型織紋的織布也並非僅於喪葬時期穿著,且有部分男子後敞褲織紋亦與喪布相近。
披肩式喪服的穿戴方式係先將綁帶朝上,再將其披於身後將布角的兩條綁帶往前相繫於胸前,若為喪帽,則先戴上頭巾再將喪帽覆蓋頭部,將兩條縫線處之綁帶往後繞至後腦處相繫。